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囊谦县为解决返贫问题,以“教育培训、惠民政策、选育典型”为抓手,激发干部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群众自主脱贫能力,以“精神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教育培训,为脱贫攻坚“造血”。一是大力实施农牧区党员春冬轮训。通过《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推进青海省生态保护实践进程》和《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切实推进农牧民生活富裕》专题讲座,帮助农牧区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提高致富带富能力。截至目前,农牧民党员春冬轮训人数达1380人。二是自2017年开始,举办农牧民群众专业化技能培训,提升农牧民劳动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用技能培训助力精准脱贫,慈行职业技术学校根据课程计划,培训理发、裁缝、厨师、手工艺制作四种类型,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惠民政策,为脱贫攻坚“补钙”。一是通过帐篷宣讲屋、摩托宣讲队、街头大讲堂、老年文艺队、红旗牧民宣讲团等多种形式,年内深入基层村社、田间地头开展党的政策宣讲79场次,丰富了宣讲形式,提高了政策宣传效果。二是发放5000册藏文版“政策明白”卡,切实加强了党在农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特别是村(牧)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条例、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安全生产、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养老保险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明白卡”的方式发放到广大农户,让群众熟悉政策,参与政事,提高农牧民群众知晓度和幸福感。
选育典型,为脱贫攻坚“提神”。一是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培育社会新风尚。普及科学知识,抵制封建迷信,厚植道德文化,培育健康风气。制定村规民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教育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气。二是扎实开展“文明村镇”“五星级文明户”等各类创评活动,截至目前,囊谦县共有“五星级文明户”10345户,对当选的典型,在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单位开辟绿色通道,进行无抵押低利率信用贷款,以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积极乐观、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