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树州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人员监督管理作为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聚焦“教育培训、制度约束、激励保障”三个方面,构建合理有效的“一肩挑”村干部管理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着力打造一支高质量村级带头人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组织保证。
聚焦教育培训,建好能力提升“加油站”。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做好“一肩挑”村干部监督工作的基础来抓,按照全员、精准、有效的原则,个性化设置培训内容,拓展多元培训载体,多维度多层次提升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履职水平。发挥党校阵地作用,搭建“请进来”室内课堂。全面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头羊”建设工程,依托州委党校邀请有关部门业务专家、科技特派员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生态环保、廉政建设、村级财务管理、党务工作等方面进行现场授课,州委组织部对31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全员轮训,50名村党支部书记接受省级培训,着力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各市县对村(社区)“两委”成员、后备干部进行重点轮训,乡镇(街道)对农牧民党员实行兜底培训,实现轮训“全覆盖”。用好优质红色资源,打造“走出去”户外课堂。充分利用原江南县旧址红色教育基地、民兵守桥班党性教育基地、青土村党性教育基地、江源初心·澜沧旗红党性教育基地等集党史教育、党性教育、生态环保教育、廉政教育为一体的玉树红色精神谱系教育基地,通过“观摩学习、现场教学、观后述感”等方式加强村干部教育,进一步增强村干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注重素质能力全面提升,打造“本土化”学历课堂。坚持“长期培养+短期提升”,全方位优化村干部“培育”链条。长期依托全省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由州委党校、州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为主,组织、人社、乡村振兴、农牧、宣传、司法等单位领导及科室负责人为辅的“江源先锋师资库”,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个性化设置课程,培养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种植养殖、基层治理等方面的人才。短期针对社区党组织书记治理能力提升问题,采取“集中+赴外”方式,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
聚焦制度约束,筑牢管理监督“立体网”。把制度建设作为村干部和“一肩挑”人员日常监管的保障,压实村干部责任链条,促进村干部规范履职。备案审核划出管理“标准线”。深化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通过抓实任职备案、履职备案、选拔任用和后备力量储备等措施,规范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管理,全州312个行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面建立“一人一档”备案资料。全面构筑人才“蓄水池”,健全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通过跟岗培训、担任村级助理员、社区网格员、基层治理员的方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提升后备人才实践能力,2100余名农牧民群众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后备干部库。制度管理织密干群“监督网”。全面规范“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通过梳理工作程序、人员要求、议事范围、具体流程等内容,制定《玉树州村(社区)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一监督”规范记录本》,提升基层干部集体决策、民主议事意识。严格实行“村财乡管”,健全完善村集体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将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纳入村集体资产“三资”信息平台实行统一管理,每年进行一次集中清核,实行村级财务“三签制”,落实管理责任到人。按照《关于建立村“两委”成员年度报酬体系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严格实行工资报酬与考核实绩相挂钩制度,推动村“两委”成员认真履职。全面落实村(社区)“两委”干部6项负面清单制度,做实做细村干部日常履职考核,推行村干部一票否决制度,引导村干部正确履职尽责。严格落实村干部值班、坐班、请假、入户走访制度,确保村级活动场所门常开、事常办,不断提升村干部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村务监督延伸监督“触角”,积极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全面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针对惠农惠牧资金发放、村级工程招投标、村级资金使用等重点事务,通过村公开栏、微信群等方式定期向党员群众公开有关事项,规范和保障村级组织和干部权力运行。同时,全面推动乡镇纪委书记、村纪检委员、村监委会主任的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同级监督程序机制,对照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持续加大监督力度,不断提高监督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聚焦激励保障,激发干事创业“源动力”。进一步强化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将政治激励、物质激励和考核评价相结合,推动村干部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各项事业发展中,真正成为干事创业“领头雁”。政治激励“树导向”。建立村干部谈心谈话制度,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与“一肩挑”人员建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适时开展警示提醒谈话,掌握思想动态,推动村干部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严格落实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核聘用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相关规定,激励全州村(社区)干部、经济能人、返乡大学生等积极参与村级事务,进一步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激发村干部的干事热情,营造想干事、愿干事、争干事的浓厚氛围。2020年以来,共有3名村党支部书记进入公务员队伍,并担任乡镇政府副职,有2名社区党支部书记聘用为事业编制人员。物质激励“添动力”。严格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4项补贴规定,全面提高村干部工资报酬,严格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政策。玉树市将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由过去的1600元提高到3000元,并以每年300元的幅度进行动态增长,全面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推动村干部认真履职尽责。考核评价“提干劲”。严格按照《青海省村(社区)“两委”成员考核办法(试行)》要求,加强全州村(社区)“两委”成员管理,充分发挥村社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村党组织书记考核内容,与绩效发放、评先树优挂钩,充分激发书记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领航定向和引领推动作用,压实书记抓村集体经济的责任。2022年度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终考核实绩优秀的96名,进一步调动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担当、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