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党建网
首页 > 党建工作

玉树州坚持“1+2+N”工作模式 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玉树样板”

发布日期: 2025-06-18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近年来,玉树州强化党建引领,聚焦乡村振兴,坚持以“六化”党支部创建为统领核心,以党建融合赋能、大学生到村任职为两翼助推,以全域协同为点面支撑,一体化推进高质量党建,全面夯实基层基础,不断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坚持“一核统领”,打造乡村振兴“主引擎”。大力实施村党支部“六化”建设工程,在“抓规范、抓软弱、抓队伍”上集中发力,制作藏汉双语版农牧区党支部工作手册和工作流程图,进一步严肃规范组织生活。针对农牧民党员档案存在的问题,扎实开展农牧民党员档案问题排查整治“回头看”工作,推动45个乡镇(社区)党员档案室建设达到“八防”标准,完善补充千余份农牧民党员档案资料。紧扣常态化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六个一”要求,以正负面清单形式开展分类定级,近两年来集中整顿1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调整3名村党支部书记、处理9个违纪违法村党组织书记,农牧区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的氛围愈发强烈。结合省委巡视整改查摆出的54个村集体经济收益不佳和产业负债村,按照“一村一策”制定整改方案,从产业模式、人才培养、品牌打造、路径探索等多方面发力,切实走出了一条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新型集体化发展道路。目前,村集体经济收益达7500余万元,10万元以上的村达100%。

强化“两翼驱动”,夯实乡村振兴“硬支撑”。坚持抓住“关键少数”,将党建融合赋能作为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的主业主责,积极发挥372名驻村干部“尖兵”作用,积极探索在“产业链”上打造党建联合体,以共同需求、共同价值为纽带,打破隶属限制、条块分割,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牧民”“党员+合作社”等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创建区域品牌,将党建引领的“组织力”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生产力”,切实强化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有效解决了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建立“一村一助理”机制,着力从返乡大学生中选聘村级事务助理员,制定《玉树州一村一助理管理办法》,畅通一村一助理入选村级后备干部渠道,目前,580名返乡大学生依托“一村一助理”机制反哺家乡,396名表现优秀的助理已纳入村级后备人才库,并严格按照薪酬发放机制落实工资待遇,充分激励干事创业热情。同时,对标“223”标准和“一村一册、一乡一库”要求,建立村级党组织后备人才库49个,储备村级后备人才1560名,并按照1:3比例储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才936名。

着力“全域协同”,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的选人用人导向,干部选拔任用注重向艰苦地区、吃劲岗位、斗争一线倾斜,对实绩突出、表现优异、群众认可的干部及时充实进入优秀干部储备库管理,加强对选派干部的跟踪管理考核,动态掌握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不适宜继续锻炼的及时调整,不断推动一线锻炼干部优进绌退,干事创业热情得到充分激发。强化党建工作“一盘棋”思维,以政治引领为绣花针,以全域协同为着力点,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发挥“强村讲堂”、州县党校等主阵地作用,坚持全覆盖开展和分领域推进相结合,重点加强农牧区实用人才培训,提升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切实锻造了一批懂农牧业、爱农牧区、爱农牧民的乡村振兴生力军。着眼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认真开展村(社区)干部“蓄水池”工程,分期分批用3年时间培养300名左右的具有中专学历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并持续加强对758名玉树基层干部学院毕业学员的跟踪培养,推动后备干部队伍“量质齐升”。目前,已培养中专毕业村(社区)“两委”干部125名。

文章来源:玉树州委组织部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玉树州:用好用活“一书两课三语境” 全面巩固提升村干部“讲好普通话”能力



网站标识码:6327000002 备案号:青ICP备09001051号-1
版权所有: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联系电话:0976-882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