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州:聚焦“三个维度”着力整治形式主义推动机关党建“纠虚向实、减负增效”
发布日期:
2025-07-28
浏览量:
为切实加强机关党建,玉树州直属机关工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治虚治弱、破除瓶颈、见实见效”三个维度精准施策,靶向整治机关党建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推动机关党建与作风建设同步发力,努力实现“纠虚”与“务实”“减负”与“增效”双突破、双促进。
聚焦“浮而不实”,着力整治“党建虚化弱化”顽瘴痼疾。针对机关党建“为建而建”“重形轻效”等问题,着力纠治形式主义问题。明确“抓什么”,聚焦党建工作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扎实开展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培训,指导各机关支部紧扣“政治坚定、组织有力、党员有感、党建有进”目标,围绕“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全维度抓党建。同时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抓好党性教育、理论武装和作风建设,推动以学促干,真学真改。确保“抓得实”,坚决纠治“低级红”“高级黑”等异化倾向,纠治叫停脱离实际的空泛理论学习、华而不实的党建品牌打造和无实际意义的形式化党建活动。严控党建阵地“过度包装”、宣传展板“扎堆制作”等现象,叫停“盆景式”示范点创建、“留痕式”主题党日活动,从根源上纠治重形式不重成效的问题。做到“见实效”,注重机关工委思想引导、工作指导、跟踪督导和方向纠偏,细化“三级书记”责任清单,以“末尾约谈、述职评议”等手段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同时,打破“查资料、亮展板、搞观摩”传统模式,采取“四不两直+抽查检验”方式,不定期对机关党建工作进行实地检查,实现机关党建定期调度、常态问效,推动党建工作从“做样子”向“重质量”转变。
聚焦“瓶颈制约”,切实打通“党建业务两张皮”融合堵点。针对机关党建“灯下黑”、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引入经济管理理念,以周期化管理、链条式推进、问效式评价的手段谋划推进机关党建工作,推动党建业务深入融合,互促共进。在导向上指路,将机关业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作为项目化党建的主攻方向,精准梳理业务核心、服务优化、作风转变等难点、堵点问题,按照“问题清单”,将业务难点转化为14个党建项目。例如:在就业领域实施“党建铸魂品牌强基,红心引航职引未来”党建项目,聚焦我州就业形势严峻现状,突出“劳务品牌”的促动效应,集中实施劳务品牌打造,实现以品牌促就业。在过程上把关,构建“工委统筹、书记领题、支部主抓、党员参与”的项目化党建工作格局,突出“周期化管理、链条式推进、问效式评价”管理模式,建立“选题立项→立项评估→制定方案→责任到人→过程督导→考核评估”全链条工作闭环,强化各环节的协同联动,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推进机制。如,州住建局实施的党建引领“项目监督管理”住建模式,把“项目监督”作为机关党建重点,围绕“透明高效”打造清廉机关,细化每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责任主体和载体抓手,通过把党的组织、党员先锋深度嵌入项目链条,真正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业务动能、发展动能。在结果上问效,突出结果导向,强化过程跟进,建立“党建 + 业务”双考核机制,既考核项目推进情况,又考核业务工作成效,注重在过程跟进中问效,在考核验收中问效,在群众测评中问效,坚决杜绝“为项目而项目”的形式主义倾向,推动党员干部在破解难题中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如:在生态领域,聚焦解决生态领域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明显,生态惠民成效不实的问题,把解决人兽冲突、森林防火、苗木成活率低等问题作为党建方向,实施“生态先锋,绿美玉树 ”党建项目,推动实现“支部建在生态一线、党员冲在绿化一线、成效落在惠民一线”。
聚焦“人民立场”,重点整治“输血不造血”的帮扶困境。针对党建工作“上热下冷”、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畅、帮扶“输血不造血”等问题,以党员、资源、服务“三个一线下沉”为抓手,推动党建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党员下沉一线。33名厅级领导依托“联心共建”工作机制,带头下沉一线,以“三个遍走遍访”丈量履职之路,现场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1件;州直机关选派36名第一书记驻村蹲点,抓党建、谋发展、促振兴,成为群众身边的“主心骨”;54个机关党支部通过“一联双帮”“1+1+N片区党建”“双报到”等机制结村联社,1340名党员干部与群众“结亲戚”,以“八个一”载体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1970件,以实际行动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资源下沉一线。把基层所需作为帮扶所向,坚持行业相近、便于组织的原则重新调整“1+1+N”片区党建联盟成员单位,把最有利的资源派驻到最需要的地方,深度整合机关单位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根据基层实际需求,围绕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环保、防灾减灾等领域开展精准帮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如:机关党建助理社区治理“一线五位,城乡融治”党建品牌、党建引领“三方护航,共筑家园”机关联点帮扶模式等为基层治理补充了“源头活水”。服务下沉一线。以“四下基层”为引领深化服务下沉,依托党员“双报到”机制,动态梳理社区群众需求清单、机关单位资源清单,推动供需精准匹配。党员干部主动下沉一线,化身政策宣讲员,通过强村讲堂、银发宣讲团等形式开展“送政策”活动,将惠民政策讲深讲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开展送技术、送服务、义诊下乡、文化下乡等特色活动,将实用技术、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设立领导接访点,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现场倾听诉求、解决问题,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同时,深入开展蹲点调研,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惠民举措,切实推动帮扶工作从“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
上一篇 : 玉树州:坚持党建引领“虫草季” 织密服务治理“保障网”
下一篇:玉树州以“四个着力”高质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